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43:41阅读:0次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鉴赏: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末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 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的栖息之所。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明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鉴赏:
诗人客居在北方,看见大雁北返,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诗。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这两句用的是倒置法。
意思是说:“潇湘水清沙白,两岸长满青苔,水暖食足,风景幽美,大雁正好栖息,为什么要随随便便飞回来呢?
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杜牧的《早雁》诗:“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末两句是诗人代雁作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钱起考进士的中试诗题即为《湘灵鼓瑟》,结尾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描写湘灵鼓瑟的名句。这里诗人代大雁借用湘灵鼓瑟的事答道:“ 潇湘本是个好地方,但是湘水女神常在月下鼓瑟,瑟声幽怨,不胜其悲,所以才飞回来另找更好的栖息之所。
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清远。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明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 注释赏析《归雁[唐]钱起》诗词意思解释
- 钱 起《归雁》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归雁原文、翻译及赏析_钱起古诗词
- 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
- 苔钱
-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意思翻译、赏析
-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意思翻译、赏析
-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全诗赏析
- 松筠条条长碧苔,苔色碧于溪水碧。
-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风起绿杨。
- 回雁
- 《送僧归日本》钱起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送僧归日本》钱起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钱起送僧归日本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赏析
-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 ——陆羽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 钱起《山花》全诗赏析
- 雁声叫断潇湘浦。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