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刘希夷《晚春》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46:15阅读:0次
晚春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暮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作者简介: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赏析:
《唐才子传》称刘希夷:"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这首《晚春》诗就是描写晚春一个闺中少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在外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春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而这位洞房中的佳人却难以成眠。"洞房",即新房,暗示佳人为新婚少妇。如今却只有她一个独守空房,她因此孤寂难眠。这时,一片绿色映进了房里,她回头往外一看,只见杨柳枝叶扶疏,心头不禁一颤。就在去年这个杨柳依依的时候,自己折柳为丈夫送别。而今他在哪里呢?一种惆怅、思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去年结婚用的绣有鸳鸯的被子,随着春天的来临消尽了寒意,抚摸上去那么柔软、温暖,用玳瑁装饰的华美的床上也生出温馨的气息。虽说闺帷寒尽春生,然而丈夫远行,不能欢聚。这鸳鸯被、玳瑁床徒然勾起她回忆的痛苦罢了。这两句,摹写佳人在室内的内心活动,以乐景写哀,用"鸳鸯被"、"玳瑁床"这些色彩鲜艳、浓丽的事物来反衬她的孤独、无聊。
屋内既已充满孤寂之苦,主人公于是将目光移至窗外,她看到的是:"庭阴暮青霭,帘影散红芳",已近薄暮,昏暗的庭树荫下,青霭袅袅;窗帘摇动中,红花仿佛也要随风荡尽。春昼那么短促,转眼就近傍晚。岂止如此而已,现在是晚春,那艳丽的春花很快就随春天的结束衰谢了。这两句通过佳人眼中晚春景色的描绘,衬托了她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无可奈何之情。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这末二句,佳人代丈夫设语,情见乎辞。"佳人"想到,自己的丈夫远行在外,孑然一身,谁是他的亲人?在这绿荫冉冉、明媚的春天里,他也一定在想念我,会说,"同心人儿,不要折磨自己了,还是淡妆迎春,多加珍视吧!"此处代丈夫立言,就将他们之间那种真挚深厚的感情显现了出来。
这首诗实写佳人虚写远行人,把他们之间真挚的思念之情叙述得委婉、含蓄。从佳人和征人两种角度遣词造语,用衬托和反衬的修辞手法,读来别具一种摇曳之美。中间两联词采华丽,但了无雕琢之痕。沈德潜说这首诗有"六朝风致,一语百媚"颇中肯。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暮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作者简介: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赏析:
《唐才子传》称刘希夷:"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这首《晚春》诗就是描写晚春一个闺中少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在外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春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而这位洞房中的佳人却难以成眠。"洞房",即新房,暗示佳人为新婚少妇。如今却只有她一个独守空房,她因此孤寂难眠。这时,一片绿色映进了房里,她回头往外一看,只见杨柳枝叶扶疏,心头不禁一颤。就在去年这个杨柳依依的时候,自己折柳为丈夫送别。而今他在哪里呢?一种惆怅、思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去年结婚用的绣有鸳鸯的被子,随着春天的来临消尽了寒意,抚摸上去那么柔软、温暖,用玳瑁装饰的华美的床上也生出温馨的气息。虽说闺帷寒尽春生,然而丈夫远行,不能欢聚。这鸳鸯被、玳瑁床徒然勾起她回忆的痛苦罢了。这两句,摹写佳人在室内的内心活动,以乐景写哀,用"鸳鸯被"、"玳瑁床"这些色彩鲜艳、浓丽的事物来反衬她的孤独、无聊。
屋内既已充满孤寂之苦,主人公于是将目光移至窗外,她看到的是:"庭阴暮青霭,帘影散红芳",已近薄暮,昏暗的庭树荫下,青霭袅袅;窗帘摇动中,红花仿佛也要随风荡尽。春昼那么短促,转眼就近傍晚。岂止如此而已,现在是晚春,那艳丽的春花很快就随春天的结束衰谢了。这两句通过佳人眼中晚春景色的描绘,衬托了她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无可奈何之情。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这末二句,佳人代丈夫设语,情见乎辞。"佳人"想到,自己的丈夫远行在外,孑然一身,谁是他的亲人?在这绿荫冉冉、明媚的春天里,他也一定在想念我,会说,"同心人儿,不要折磨自己了,还是淡妆迎春,多加珍视吧!"此处代丈夫立言,就将他们之间那种真挚深厚的感情显现了出来。
这首诗实写佳人虚写远行人,把他们之间真挚的思念之情叙述得委婉、含蓄。从佳人和征人两种角度遣词造语,用衬托和反衬的修辞手法,读来别具一种摇曳之美。中间两联词采华丽,但了无雕琢之痕。沈德潜说这首诗有"六朝风致,一语百媚"颇中肯。
猜你喜欢
- 懒整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 打捞起块丹枫叶,鸳鸯被半床歇
- 希夷道院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意思翻译、赏析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意思翻译、赏析
- 愿因西南风,吹上玳瑁床。
- 刘希夷《江南曲(八首选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代悲白头翁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希夷古诗词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全诗赏析
- 张若虚,刘希夷对初唐诗歌纯美诗境的创造
- 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 空闲了愿成双,鸳鸯儿被。
-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刘希夷《公子行》赏析
-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 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
- 富贵有时乖,希夷无日改。
- 变化翕忽,希夷杳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