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2 23:38:40阅读:0次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处】唐·李白《怨情》。
【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全诗】
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注释】
① 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
【翻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赏析】
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
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猜你喜欢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赏析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及赏析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李白诗《怨情》原文翻译赏析: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的意思翻译赏析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全诗赏析
-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