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05:30阅读:0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郭: (2)去: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2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8.(1)外城 (2)离开
9.(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0.人和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郭: (2)去: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2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8.(1)外城 (2)离开
9.(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0.人和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猜你喜欢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及翻译
- 中考文言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及译文赏析
- 天时地利人和成语组词
- 地利人和成语组词
- 地利人和成语组词
- 地利人和的成语故事
-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阅读答案及翻译
- 1848年奥地利革命
- 荷锄分地利,纵酒乐天真。
-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 奥地利玛丽娅-约瑟夫改革
-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时清公赋薄,力勤地利繁。
- 不如备
- 千轴不如一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王蓝田性急》中考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中考《晏子使楚》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