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16:38阅读:0次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9.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1.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9.咏其文/ 思其义/ 所得多矣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画对一处得1分。
10. 司马温公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 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③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④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9.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1.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9.咏其文/ 思其义/ 所得多矣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画对一处得1分。
10. 司马温公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 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③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④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猜你喜欢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司马温公行状》原文及译文赏析
-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 钱公辅《义田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记与欧公语》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 苏轼《记与欧公语》阅读答案及翻译
- 《不记人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点拨
- “王温舒,阳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