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译文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阅读理解附译文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译文和答案】
9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译文赏析
-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注释|启示
-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注音版
- 牛头马肉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译文
- 旧唐书.良吏传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译文
-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附答案
- 文言文王徽阅读理解附答案
- 曹景宗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和译文
-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附译文
-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 《豫让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 文言文《李斯论》阅读理解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阅读答案
- 文言文《论语》《孟子》阅读附答案译文
- 《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 《王嘉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