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索地智伯》文言文阅读
《智伯索地智伯》文言文阅读
智伯①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②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③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④一。智伯大说,因索地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智氏遂亡。
注释:①智伯:名瑶,又称智囊,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②辅:帮助。③质:攻击目标。④邑:城市。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氏之命不长矣!
②智伯大说,因索地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小题2】智伯索地的故事给我们今天的人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用联军(与我国亲近的军队)来对抗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性命就不长了。(2分)②智伯很高兴。于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因此兵围晋阳。(2分)
【小题2】(1)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最终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2)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周到详细,考虑利和弊,最后才能成功。 (3)看问题要长远,用迂回曲折的思维方式,也许是取胜的最佳法宝。(任答对一点,即给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两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是“相亲之兵”等。“相亲之兵”结合上文可知,指“与我国亲近的军队”。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能读全文可知,启示的角度有很多。如从智伯的角度可知,他索地的行为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知,人不可贪得无厌,四处竖敌,否则会招来祸患。从魏桓子的角度可知,头脑要灵活,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目光要远大。从任章的角度可以得出,思虑要周到详细,做到深谋远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角度,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借用原文中的信息,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 智伯索地文言文翻译
- 智伯头饮器歌
- 想智伯无道,损人利已,索地弄兵,有伤风俗也
-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智伯欲袭卫文言文翻译
- 《智伯国谏智襄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我是智伯家臣豫让
-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原文及译文赏析
- 某观智伯好利而愎,今索地于我,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
- 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某乃赵襄子是也,昨日智伯会酒兰台,倚他威势,平空索地
- 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
- 俺智伯主人,差小人来巡探军情
- 报的主帅得知,今有智伯使命到来
- 魏公子允否?无故索地,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伯之命,必不长矣
- 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 战国策·宋卫·智伯欲袭卫文言文翻译
- 战国策·宋卫·智伯欲伐卫文言文翻译
- 报与二位公子得知,说智伯使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