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与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
张继(约756年前后在世),襄州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宝应元年政府军收复长安、洛阳,从此弃笔从戎。大历末年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有诗集《张祠部诗集》流传后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苏州阊门外。2.江枫:水边枫树。3.渔火:渔船上的灯火。4.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5.姑苏:苏州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6.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得名。7.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串译】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天空好像笼着一层薄薄的秋霜,水边枫树伴着,渔火点点,只剩下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悠扬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赏读提示】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苏州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深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最具神韵的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诵读的节奏动型为低沉型,应以一“愁”字统起,在“愁”字中融进“静”“空”“远”“谧”“深”等概念,注意意境和氛围的培养和创造,句式、声音、节奏均须合于基调的安排,尤其是结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客船”三字,要分别拉长、拖住,继续伸展下去,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钟声由远及近传送过来的声脉上延续,因为钟声并非只是专为传到“客船”的,传到“客船”后,并未歇止,还在继续向远方伸展着,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人的听觉里。能表现出这种伸展式的弱控制能力,是一种高难度技巧,会将诗的意境、美感、味道及诗外之韵推向极致。
【推荐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枫桥夜泊》张继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枫桥夜泊》张继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张继《枫桥夜泊》全诗赏析
-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 张继记江南夜景《枫桥夜泊》
- 张继《枫桥夜泊》辨证拾偶
- 注释赏析《枫桥夜泊[唐]张继》诗词意思解释
- 《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原文_《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拼音注释和译文_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朗诵语音和赏析
- 枫桥夜泊
- 枫桥夜泊
- 张继《七绝·枫桥夜泊》千家诗赏析
- 枫桥夜泊古诗带拼音版注音版_张继古诗
- 重读《枫桥夜泊》
- 《枫桥夜泊》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张继《枫桥夜泊》
- 张继《枫桥夜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