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题八咏楼①
李清照
名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导读】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杰出女词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美满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对金石学深有研究。但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孤苦地漂泊于绍兴、杭州、金华一带,晚境凄凉。
李清照的词作,以1126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为闺情相思之作,后期大多抒写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山河破碎的感慨。她作词不依傍前人,形象新鲜、感人,善于采用民间口语,擅长细腻地表现内心感受,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她的作品善于塑造鲜明的形象,语言清丽动人,富有创造性。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漱玉词》等。
【原诗】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②。
【注释】
①八咏楼:在浙江金华城西南。原名元畅楼,相传为南朝齐隆昌元年(494)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所建。楼成后,沈约曾赋《登元畅楼》和《八咏诗》题其壁间,“一时传为绝唱,而楼遂成胜迹”(《金华县志》)。后人因此称其为“八咏楼”。②十四州:宋代两浙路辖二府、十二州,共十四州。
【译诗】
好一座千古风流美丽壮观的八咏楼,
可这如画的江山危在旦夕使人发愁。
看条条水路通向南方三千里的原野,
气势远远地压过了江城的十四个州。
【赏析】
这是李清照绍兴五年(1135)避难于金华时的作品。诗中写诗人登上八咏楼远眺时所引发的忧国伤时的爱国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观楼的感慨:担心流传过多少风流佳话的名楼会遭到异族侵略者的破坏,大好河山会被蹂躏践踏,因而感到忧愁。后两句描写八咏楼的地理位置和气势,进一步抒发对山河社稷、名胜古迹和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李清照的诗作中也是少见的。
-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婺州八咏楼
- 题八咏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清照古诗词
-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解读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八咏楼
- 东阳八咏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鲁班门前弄大斧.《题李太白墓》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咏菊》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四)
- “月明人倚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念奴娇.八咏楼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