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诗词赏析
纳兰词·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词译
月夜,翩翩的男子一袭白裳,凭栏而立。凉风入袂,他望月的神态是那么优雅,那么忧伤。万水千山之外,南国的故人,此时也在凭栏。
小桥上,月色下,目光随流水,远处,无边也无际。只是不知道,岁末了,故人为何还不归来?
守望的人只有凝眸,凝眸。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评析
这是一首怀念南方友人之作。全篇形象勾勒,景物描写,心理刻画,处处表现其“一味相思”的情结。
上阕起首两句描写词人残夜凭栏的情景。“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词人一袭白衣,临朱栏而立,此时寒月清冷,向西落去。凭栏,是个意象,其在古诗词里多与离别相思,怀念远人等寂寞、哀伤、幽恨情怀相关。趖,较为生僻,原意为缓行,习惯多指日月运行偏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两句由景物转入自身心理。“点鬓霜微”,鬓霜,形容鬓发斑白如霜。词人在句首句尾分别添加以“点”“微”二字,是实写自己略微衰老,不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而是近似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鬓微霜”。但是词人所关注的,却不是这“点”“微”二字,而是“鬓霜”。因为接下一句就是“岁晏知君归不归”。时候已至岁末年关,南方的故人仍未归来与自己相聚,而此时词人的鬓发都已经斑白了,如此年复一年,短暂的人生能有几多促膝而谈的时光呢?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过片转写书信稀少,从另一个角度衬托怀念友人之情。“残更”,照应上文的“凉月趖西”,指夜色将尽。“传书雁”和“尺素”皆是用典。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此处,词人在“传书雁”前添以“目断”二字,尽显久久守望等候之意,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略似于赵长卿的“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结尾二句点出相思之意。“一味”,自是承上凉月、鬓霜、岁晏、传书雁、尺素层层铺垫而来,犹如百川汇海,自然流畅。“准拟”,即希望、期待。词人希冀在不久的将来,南方的友人能够归来团聚,像旧时一样与自己把酒言欢,秉烛夜谈。结处平淡语浅而流美深婉。
-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原文、翻译及赏析_纳兰性德古诗词
- 纳兰《采桑子·咏春雨》诗词赏析
- 凭阑。
- 纳兰《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诗词赏析
- 纳兰《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诗词赏析
- 纳兰《河渎神·凉月转雕阑》诗词赏析
- 上小楼凭阑人立,青山口日上平西。
- 苏幕遮·倦凭阑
- 凭阑、凝望处。
- 凭阑人.无题
- 纳兰《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诗词赏析
- 纳兰《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诗词赏析
- 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
- 纳兰《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