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綦毋潜
綦毋潜(约692~749),字季通,江西南康人。十五岁时游学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负盛名。历任宜寿县尉和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辞官返乡。后又官复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再度归隐,但未返乡,仍游于江淮附近,后不知所终。其诗语言质朴平实,多为寻幽访隐情趣之作。
春泛若耶溪
【原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偶:通“遇”。
【译文】
寻幽的兴致始终不止,此去让小船任意飘游。晚风吹着轻快的行船,一路鲜花直进入溪口。到夜晚转过西山山谷,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水上飞起浓烟密雾,林中的月亮向后飘浮。人生的道路渺茫不定,愿做溪边垂钓一老叟。
【鉴赏】
该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前后的作品。浙江绍兴市东南的若耶溪如画般秀美,据传是当年西施临溪浣纱之处。静夜下趁着月色临溪而上,别有一番幽雅情致。
文首的“幽意”二字揭示了全诗主旨。隐居不问世事,悠然自得之情趣不会“断绝”。因而此次出行也只是随性随情,并无刻意,也由此流露出安之若素的情绪。
接着的六句诗交代了泛舟的过程,着力刻画了景物。晚风徐徐吹拂着小舟,缓慢地驶进遍布春花的溪口,多么清幽闲致。一个“晚”字道出泛舟的时间,而“花”则切中标题的“春”,似是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道出了时间地点的推移变换。“际夜”表明游船时间之长。“西壑”是行舟所到的另一个地点,置身其中,忘却身外之物时,举目远眺天上星宿,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然“隔山”了。“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是对景物的描写刻画。水色之耀眼、雾气之迷茫、月色之倾泻都尽由一个“飞”字展现得活灵活现。泛舟缓慢前行,身后退去的是岸边树木夹杂的月色,景是美的,也是静的,令人心旷神怡。
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之所在,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感慨抒发得极为自然,由迷茫的夜景想到人生之虚无缥缈,更进而追慕“幽意”的人生,宁可如溪边垂钓的隐者般永享自由自在的闲逸生活,不问世事。
-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注释翻译赏析
-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注释翻译赏析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翻译|赏析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赏析: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 春泛若耶溪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綦毋潜
- 春泛若耶溪
- 《春泛若耶溪》赏析
- 泛若耶溪
- 泛若耶溪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原文_《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拼音注释和译文_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赏析
- 送綦毋潜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注释翻译赏析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注释翻译赏析
- 入若耶溪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入若耶溪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读《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有感
- 春泛若耶溪文言文赏析及参考答案
- 入若耶溪
- 入若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