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 

感伤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4 20:58:19阅读:0

感伤

待用情时只感伤,略无情处尽轻狂。

每从情薄堆芹藻,更藉情浓秀断肠。

隔绝情关卑世相,泳涵情雨老心香。

不知情本诗消息,转借情风腻巧妆。

诗以情胜,无论说理叙事,必动之以情,始成好诗。

而诗之用情,自有分寸,不寡不滥,尤为难得。用情太过,易流于感伤;用情太薄,亦昧于轻狂。感伤则终落于颓靡,轻狂则必失于冶荡,此诗弊之大端也。略有执于用情,不知节制者,多以感伤浓丽为风致,此又初学之大弊也。

然则诗之流于感伤,可随顺而至,最易与也。略及于情,而不肯深会者,略加矫饰,即成感伤。故感伤之廉价,随手可得,诗不堪其萎,正品流之下也。

词采靡丽,情采不振,风采萎滥,作成感伤。晚唐以降,愈演愈烈,于三流而下,几成诗家显学。汉魏风骨,盛唐韵致,几不传矣。逮于词家,更以闺趣相较,宛然顺水斯文。或略见风骨,即斥为造作;每销魂蚀骨,便忝为风致。其沉流下品,气格不振,由来久矣。

今有无识者,更以感伤为婉约,以婉约为风致,每曲折其志,造作其情。有不得要领者,遂以《红楼梦》海棠诗社为法度。是以当今诗坛,倡婉约者,十之五六隶海棠派,由黛玉苦悲而愈滥觞也。更不知曹雪芹曲一词二诗三,《红楼梦》诗乏善可陈,实不足法。黛玉诗亦特色人物特色情志演义,更不足法。以《葬花词》《海棠咏》而助感伤之兴,愈失之远矣。

若不肯继黛玉之夭寿,竟至于溺黛玉之悲情,不伪何及?伪而滥,其感伤之流弊愈深矣。

孔子论诗,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诗之正。所谓哀而不伤,其用情之要也。哀者,世间感遇,孤独襟怀,人生情致,天地悲悯,契会于心,成其志也。伤者,销魂蚀骨,用情太过,颓靡气格,偏守晦涩,终至沦替,此情之滥也。情滥而伤,所伤者,岂止于诗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