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鸾《蝶恋花·立秋》明代词作鉴赏
立 秋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
-----叶小鸾
小鸾十岁那年,才从舅父家回来,一个秋夜,父亲欲考考她的才学,命她对对。父亲出的上句是“桂寒清露湿”,她脱口而出对道:“枫冷乱红凋”。一语既出,父亲又惊又喜:不但对得工整,秋色秋景把握得准确细腻,且小小的年纪已懂得“悲秋”的感受了。这让父亲不得不对小女刮目相看。七年后,小鸾早夭,有人说其实这联对子就是“夭征”。
早起,迎面而来的西风,让人觉得与昨天的不同,屈指数来,噢!秋天已经来临,怪道昨晚寝卧,夏日用的薄席单被,已令人感到“半夜凉初透”。步出闺房,见庭院里的夏景,已在不知不觉中暗自换作了秋景。一两声稀疏的秋雨,敲打在叶片上,好一首“秋声赋”!窄小的亭子,前些天还是暑气袭人,炎热难耐,今天,西风一扫,秋雨一浇,残暑已不知去向。
上片四句,写出了“天凉好个秋”。西风是秋天的脚步声,而秋雨,直是秋意的添加剂!秋天来过小亭了,它已取代盘踞在那里数月之久的暑气,秋天也已渗进我们的闺房,夏日的用具看来也不得不换。上片主要写秋景,而其中一个“小”字,下得最为生动。可以有两种理解:雨声之“小”,或是秋叶之“小”。疏雨打叶声,那声息自然不会大。秋风中也长新叶,但却长不太大,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秋凉晚步》,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写的,正是秋风中生出的新叶。故这“小”字,正是捕捉到了秋天的本质。且这一“小”字又与下一句头上的那一个“小”字,近近相觑着,有点像民歌小曲中的“顶针格”,更显出不拘一格的灵动。
秋天来了,一年很快又要过去。时间真像流水一般,岁月怎么这样容易老去?“秋月”知多少?“春花”知多少?人生总共能够经历几度春花、几度秋月?“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炎夏过去了,好歹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了,但好景不长,秋露中的鸣虫,又在蠢蠢欲动,要用它们嘶哑哀切的叫声在衰草中啼泣了。如此说来,冬天又不远了?敏感的少女的心上,又增添了几分伤感。
这首词的题目是“立秋”,写的也是初秋的景色和感受。如同词题所包容的含意一样,词作者的“悲秋”之感也是初起的,淡淡的。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伤感往往能达到很高的美学境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哀而不伤”吧!
- 沈宜修《蝶恋花·感怀》明代词作鉴赏
- 叶纨纨《蝶恋花·尽日重帘垂不卷》明代词作鉴赏
- 边贡《蝶恋花·留别吴白楼》明代词作鉴赏
- 文廷式《蝶恋花·九十韶光如梦里》清代词作鉴赏
- 康有为《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清代词作鉴赏
- 王国维《蝶恋花·昨夜梦中多少恨》清代词作鉴赏
- 谭献《蝶恋花·楼外啼莺依碧树》清代词作鉴赏
-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清代词作鉴赏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代词作鉴赏
- 赵孟頫《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子》元代词作鉴赏
-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明代词作鉴赏
- 蝶恋花(其二)离小益作
- 叶小鸾《踏莎行·闺情》闺情伤春词作
-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清代词作鉴赏
- 金人望《贺新郎·去西安》清代词作鉴赏
- 徐石麒《拂霓裳·望中原》明代词作鉴赏
- 王鹏运《点绛唇·饯春》清代词作鉴赏
- 郑文焯《贺新郎·秋恨》清代词作鉴赏
- 林则徐《高阳台·和嶰筠前辈》清代词作鉴赏
- 立秋雨院中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