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宿龙兴寺》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宿龙兴寺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綦毋潜(约692—749),字孝通,一字季同,荆南(今湖北荆州)人,一说虔州(今江西赣县)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授宜寿县尉。开元十八年(730)入为集贤院待制、校书郎。天宝初,弃官归乡。天宝十一载(752),为左拾遗,天宝末迁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复归隐,游于江淮一带。与王维唱酬,诗风也接近,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龙兴寺”,唐代同名寺庙很多,据作者行迹,似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明一统志》卷十三《淮安府》称:“龙兴寺,在府治东,晋建,唐时泗州僧伽尝居此。”
首联扣题写宿龙兴寺的缘由。起句写诗人爱龙兴寺香烟缭绕的气氛,以至于留连忘返。“香刹”,香烟缭绕的寺庙。次句写诗人爱龙兴寺的环境,一是寺院古老,二是松树环绕,非常清静。“扉”,寺门。这句诗是说松树的清荫投向了寺门。
颔联写寺庙的主持僧人。三句写灯明于室,“方丈”,禅房,为主持僧所居,所以也指方丈。这样“方丈室”倒成了主持僧所住的禅房了。四句写他颈项上挂着一串念珠,通常为108颗,用以计诵经次数。“比丘”即僧人,也即那位主持僧。
颈联写主持僧说佛理,五句写他谈自己一心礼佛的心得体会,佛经《大乘起信论》说佛祖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白日传心”取其显而易见。六句写他所阐述的佛理非常透彻。“青莲”,原用以比喻佛教徒的眼睛,也用来指佛教徒,这里指主持僧。“喻法微”,论述佛法非常精微。
尾联写诗人听僧人说佛法,觉得犹如天花乱坠一般。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心地观经》卷一《序品偈》说:“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下句还增加了一个细节描写,这些坠花都被各处的鸟儿衔走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主持僧说法的艺术感染力。显而易见,诗人“夜忘归”的真正原因,就是听主持僧说法听得入了迷。
唐代诗人与僧人颇多亲密接触,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歌,但语焉不详。此诗对此作了具体而深入的描写,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 注释赏析《宿龙兴寺[唐]綦毋潜》诗词意思解释
- 杜 甫《漫兴》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千家诗五律《綦毋潜·宿龙兴寺》诗词赏析
- 程 颢《题淮南寺》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释处默《圣果寺》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王安石《北山》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王安石《元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黄庭坚《清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杜 甫《春宿左省》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张演《社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范成大《田家》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韩 翃《寒食》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陈 抟《归隐》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王 绩《野望》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杜 牧《清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刘 翰《立秋》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朱 熹《春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陆 游《新竹》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高 適《咏史》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