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赏析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後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新叶”、“後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4.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上述规律后,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三)
-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其一)
- 见乐天诗
-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四)
- 酬乐天春寄微之
-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 《黄通有诗见寄因以答之》翻译_赏析_作者金君卿
-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 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许上人居安国寺红楼院以诗供奉
- 元稹《寄乐天》全诗赏析
- 元稹《寄乐天》全诗赏析
-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 彦周以诗见寄次韵
- 赵虞仲过仙岩以诗见寄答之
-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酬乐天见寄
- 詶乐天咏老见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