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赏析
此词的作者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之际,他曾做过后蜀的永泰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可说是位极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终为赵宋所灭。鹿虔扆品性高洁,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当他重游故地,看到当年的雕梁画栋变成了而今的残垣断壁时,不觉“中心摇摇”,一种强烈的黍离之悲油然升起在心头。
笔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在词人的笔下,完全是一片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词人虽也写“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但这些不过是以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在词中,词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笔下全是景,几乎将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写尽了,但“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诚然,没有单纯的写景,写景的目的总是为了抒发一种情怀,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写的是他的亡国之隐痛,因而景中蕴含着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词中,词人没有让自己露面,然而在词的字里行间却隐现着他“行迈靡靡”的身影,喟叹着他“悠悠苍天,彼何人哉”的心声。“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本是自然的场景,此刻却染上了词人的心绪,于是,又升发出一种物是而人非之感。就这样,“绮窗”带上了词人的愁而对秋空,“藕花”含蕴了词人的哀而泣香红,暗伤亡国,一缕幽恨,都赋予秋空、野塘。将无知亦无情的景物写得如此富于情致,正是词人内心无限悲怆使然。“神于诗者,(善将情、景)妙合无垠”,作者以无一字写情,而笔笔关情的高超技巧将内心的黍离之悲抒写得如此有致,使人们仿佛可以从他笔下的景物中看到他忧患的面影,听到他悠长的叹息声
这是一阕文人写的最早的爱国词。沈雄《古今词话》上卷引倪元镇《云林》称此词“而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谭献《镡评〈词辨〉》卷二:“哀悼感愤。”所谓“曲折尽变”,是因为它表示“感慨”、“感愤”,并非秉笔直书,而是通过“抚今追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并以“烟月”、“藕花”无知之物,反衬人之悲伤,烘托、渲染,而愈觉其悲。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重门启锁紫髯胡。
-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全诗赏析
- 重门
- 鱼锁生衣门不开,玉筐金月共尘埃。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_《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赏析_古词
- 晓随鹓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
-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鹤鸣荒苑内,鱼跃夜潮中。
- 重门叠户
- 君门深万里,金虎重千钧。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钱起《裴迪书斋望月》赏析
-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赏析
-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
- 庙略静边荒,天兵耀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