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赏析
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意思翻译、赏析
-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意思翻译、赏析
-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全诗赏析
-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
-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赏析
- 《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赏析
- 纳兰《菩萨蛮·白日惊飙冬已半》诗词赏析
- 菩萨蛮.花溪碧
- 《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赏析
- 半堤花雨。
- 风桃诸处锦,洛竹半溪烟。
-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 《菩萨蛮》赏析
- 正月十五半桥福联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_《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_古词
-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古诗词
-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苏轼)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赏析
- 《菩萨蛮·春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