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实现各种前文化探索——“非非主义”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2:44:36阅读:0次
诗歌中实现各种前文化探索——“非非主义”
1986年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在四川创立了非非主义诗歌创作理论以及一系列非非主义的写作原则,非非主义理论和诗歌作品在《非非》杂志和《非非评论》报刊登载。非非主义提倡对语言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实验的方式将其符号意义之外的功能还原,在诗歌中实现各种前文化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后,周伦佑等在复刊后的《非非》上提出“红色写作”概念,非非主义进入所谓的“后非非”阶段。
猜你喜欢
- 柏拉图主义与诗歌
- 中国诗歌的文化魅力
- 2050年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
- 中国茶道文化 诗歌与中国茶道的思想文化背景
- 胡适:两种诗歌文化的慢流
- 想入非非
- 想入非非
- 是是非非
- 多重文化意义下的探索与追求--《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新论
- 齐鲁文化在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地位
- 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
- 河姆渡文化资料介绍,河姆渡文化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 是是非非交加
- 各种各样成语组词
- 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马拉美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诗歌的象征主义》
- 柏桦诗歌中的道德承诺
- 春秋商业文化中已出现不良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