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台湾,西汉时称东鳀,东汉以后称夷州,隋至元称流求,明中叶称北港或东番,明末始称台湾。今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汉至唐时处在氏族制阶段,部落成员称“弥鳞”,最高首领被尊称为“王”,王下面有数名“帅”。西汉时,台湾有二十余部落,属于会稽郡,过年时来献贡物。东汉时,台湾人常到会稽进行交易。公元230年,东吴将军卫温、诸葛直曾率万余人到台湾,此后大陆八迁去的渐多。到隋朝,台湾同大陆的来往更密切。公元607年,隋炀帝派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到台湾“求访异俗”。第二年,再派朱宽前去“慰抚”。公元610年,炀帝又派虎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周,率兵万余人从义安(今广东潮安)出海,到台湾“慰谕”以波罗檀洞(以山洞为室)为中心的部落居民,斩其王欢斯渴刺兜及小王欢斯老模,虏男女数千而归。唐朝时,台湾归岭南节度使管辖,施以安抚政策,台湾与大陆的民间贸易有了发展,大陆的手工业品不断运到台湾,台湾居民也经常以土特产品到大陆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大陆人前往台湾定居者更多。在台南发现的唐宋时代的瓦瓶、钱币等器物,证明唐宋时期台湾与大陆间经济文化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元朝以澎湖巡检司对台湾行使主权,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新发展。明末,台湾先后被日本及荷兰殖民者侵占近四十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病故,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割据台湾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次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又和大陆连成一家。可见,自西汉以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趋臻密,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王纲的论文《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知识》1981年第六期)可参阅。
- 重阳节与菊花酒的关系
- 韩愈的幽默诗风及其与阳山之关系
- 国学《“太师椅”与太师的关系》赏析
- 与世界同行: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 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
-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
- 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系
- 谈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
- 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_唐玄宗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详解
- 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 文艺美学研究·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 老子《道德经》的当下意义 处理好争与不争的关系
- 夏侯惇管周瑜叫什么 揭秘夏侯淳与周瑜的关系
- 台湾行
- 台湾行
- 战略克制:新型中美关系的构建
- 庄子用蜗牛角解释人与宇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