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礼乐论》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2 19:47:24阅读:0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礼乐论》

宋王安石重要的哲学论文,包含着他的美学思想。先秦以来的儒家学派,一贯重视礼乐的社会作用,礼以治世,乐以养人,礼乐同施,圣人之道。王安石承袭了儒家的观点,认为“礼者,天下之中经;乐者,天下之中和;礼乐者,先王所以养人之神,正人气而归正性也。”这些都是传统的儒家观点,其出发点还是从社会功利考虑的。王安石力主变法革新,富国强民,他所倡导礼乐的根本目的是“务为有补于世”。但王安石在《礼乐论》中重点讨论的不是礼乐的社会作用,而是礼乐的本质和标准。他认为先王的礼乐之道所以能治世济人,因为他们很懂得神、性、诚、心、气、形的关系;“体天下之性而为之礼,和天下之性而为之乐。”儒家关于“性”的观念,与“理”是一致的,天理、人性,“天人合一”。就是说礼乐的最理想标准,是先王的中经、中和、天理人意。但现世“礼乐之意不传久矣”,因此必须提倡养生修性,使真正的人性得以复归。儒家关于人性的理想极致是仁、义、礼、智、信,因此制礼乐所依据的是这种“性”,而不是“流俗”。只有“去情却欲”,才能修神致明,才能制出象先王那样的礼乐。王安石认识到礼乐与人性的关系,显示了他的辨证思想。在认识论上,王安石基本是唯物的,所谓神、性、气等等,都属于精神、意识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以“形”为本,所以只有养生保形才能尽“性”。人体是产生一切精神现象的物质基础,这就与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认识过程上,他把“思”列在“貌、言、视、听”之后,即是人的感觉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由某种感受才引起思维,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生理规律的。王安石关于礼乐的产生和人的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对古代美学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 上一篇:学究教育谈
  • 下一篇:郁达夫
  •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