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匈奴歌
无名氏
【原文】
失我焉支山[1],令我妇女无颜色[2]。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3]。
【注释】
[1]焉支山:在今甘肃西部。
[2]无颜色:指因生活贫困而面色不好。
[3]蕃息:繁衍生息。
【作者介绍】
匈奴民歌,作者不详。
【赏析】
此歌本为匈奴人所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此歌。《乐府诗集》引《十道志》说:“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又引《汉书》:“元狩二年(公元前123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汉书·武帝纪》:“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所谓属国,就是“存其国号,而属汉朝”(颜师古注)。这首《匈奴歌》就是匈奴土著对汉族封建统治者侵占他们土地的暴行的反抗之歌。
“焉支”,山名,在甘肃省山丹县东南。“焉支”又和“燕支”通用。燕支是西域所产的一种草,可作染红的颜料,用它润面,叫燕支(胭脂)粉。歌辞即用“焉支”双关“燕支”,以妇女不搽胭脂,面容将失去红润的色泽来暗示匈奴人民失去美丽的河山后的痛苦心情。
“祁连”,山名,此指北祁连,即今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六畜”,牛、马、羊、猪、狗、鸡。此泛指牲畜。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珍贵的就是能蕃息牲畜的水草地。燕支、祁连都有水草丰美的山麓,一旦失去,六畜不繁,其困苦可想而知。
这首歌谣用粗线条勾勒出匈奴人民失去领地的困苦生活。两个“失我”突兀而出,重叠连用,正见其逐层加强的愤怒心情。
- 匈奴歌
- 《垓下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易水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同声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舂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击壤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九歌·国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越王楼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采薇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鲁迅《湘灵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大风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子夜吴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匈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
- 《正气歌》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樊上漫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丁督护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明堂飨神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东飞伯劳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古歌原文_《古歌》拼音注释和译文_古歌赏析
- 石鼓歌原文_《石鼓歌》拼音注释和译文_石鼓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