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吊屈原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自屈原沉汨(mì)罗(1)后百有余(2)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3)。过(4)湘水,投书以(5)吊屈原。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6)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7)乃(8)言(9)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10)博士。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11)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12)。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13)不垂涕(14),想见其为人。及(15)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16)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17)。读《鵩(fú)鸟赋》(18),同死生,轻去(19)就(20),又爽然(21)自失矣。
翻译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姓贾的读书人,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姓贾的读书人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推荐说贾谊年轻有才,通晓诸子百家的书。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的职位。贾谊死的时候三十三岁。
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从来没有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然失落了。
注释
1、汨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
2、余:多。
3、太傅:古代官名。
4、过:经过。
5、以:来。
6、以:凭借。
7、廷尉:古代官名。
8、乃:于是。
9、言:说。
10、为:担任。
11、太史公:这里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
12、志:志向。
13、未尝:还不曾。
14、涕:眼泪。
15、及:等到。
16、游:游说。
17、自令若是:让自己选择了这样(跳江自尽)的道路。
18、《鵩鸟赋》:赋名,贾谊所作。
19、去:离开,这里指弃官。
20、就:这里指做官。
21、爽然:茫然的样子。
阅读答案
一、句子翻译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贾生)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
2.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二、贾谊为什么责怪屈原?(用原文回答)
答: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贾生吊屈原》原文及译文赏析
-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
-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 贾生吊屈文言文拼音版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二)
- 《吊屈原赋》赏析
- 吊屈原赋原文、翻译及赏析_贾谊文言文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原文及翻译
-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 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 贾生
- 贾生原文_《贾生》拼音注释和译文_贾生赏析
- 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翻译|注释 李商隐古诗贾生赏析
- 吊屈原赋原文注音版拼音版及翻译
- 河内吊玉溪生
- 贾谊《吊屈原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原文鉴赏
- 《贾生传》“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