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43:56阅读:0

【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出处】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意思翻译】十三岁有余的姑娘是那般娉婷袅娜,犹如早春二月含苞欲吐的豆蔻花。声色摇荡的扬州城,到处是佳丽粉黛,掀起竹帘,便可见美艳的女子总是不如她。

【全诗】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解】

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监察御史。这组诗便是作者离开扬州赴京上任前留赠扬州一位相好的歌妓之作。

【注释】

①娉娉袅袅:形容女子姿态之美。豆蔻:多年生草木植物,形似芭蕉,夏日开花。这里喻歌妓。 ②春风二句:意为扬州尽管有许多美人,却没一个能比得上。

【全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是以花喻人。写少女的美丽,“娉娉袅袅”是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是指女子正值芳龄。此句中无人,无名,但却见一美丽少女。二句转而写花,是将花喻为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放渐散发,颜华稍淡。南方人多在二月采摘含苞待放的豆蔻,称“含胎花”,常用来喻处女。用“二月”初放的含胎花,喻一“十三余”之小歌女,形象贴切。花因时妙而艳,因 艳而应时妙,人也是如此,以花比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然而以花比人,虽都是美的东西,但终非同类,因此诗转而写以人比人。

  唐代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况又是“春风”吹起之日,大都会更该富丽豪华,车水马龙,花枝招展,争奇斗妍……而且扬州又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刚可见高楼上的美女。南京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又有多少美女,但是“卷上珠帘”对这些美女看得真切,却“总不如”此少女,可见少女之美。

   面对正值青春妙龄美貌绝伦的少女,诗人自然不忍分别。诗人正是以描写美女之美而引出自己别之无奈。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