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出处】唐·韩偓《已凉》。
【意思翻译】碧绿栏杆在门外,门前绣帘垂放下来,猩红的屏风上画着折枝。
【全诗】
《已凉》
.[唐].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 ①阑干:同栏杆。②龙须:草名,属灯心草科,又名龙刍、龙修、石龙刍等,茎可织席。这里指龙须草席,为一种贵重草席。已凉天气未寒:指秋末冬初。
【题解】
此诗写秋末冬初天凉未冷的感觉。写法上,外虚内实,虚实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美的卧室。镜头由室外移向室内,翠绿的栏杆,猩红的画屏,彩绣的门帘,织锦的被褥,烘托出卧室的华贵和主人公闺情温馨的气氛。碧栏、红屏、花枝,色彩斑斓夺目;床上的方锦褥、龙须席,富贵华美。全诗没着“情”字,情更深;未点人,人感切,使人敏锐具体地感受到“凉快”的舒适感,而屋内,内心的快感,又是对屋外秋凉的感应,内外结合,情景相交。结句重笔点出时令变化,将“已凉未寒”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使此诗成为写“感觉”的名篇。
【赏析】
韩偓(842—923),字致尧,小名冬郎,自号玉樵山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昭宗待为心腹,屡欲拜相,固辞不受。后为朱温排挤,贬濮州司马。天佑中,挈族入闽,依王审知而卒。《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
这首《已凉》诗,三句都是写物景, 一句写天气,可是“纯是景物,而景中有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从而成为闺怨中独步之作。
诗的第一句写碧绿的栏干外绣花的帘幔低垂,接写猩红的屏风上画着折枝的花卉。栏干的碧色和屏风的殷红,对比十分强烈。帘上的彩绣和屏上的鲜花,互相映发,构成了一个繁华锦簇的环境。八尺龙须,言草席织工精细,席面又宽大;方锦褥,被褥虽好,可是方方正正地折叠着,主人并未入睡。结句说“天气已经凉爽了,但还未到寒冷之时”,这正是秋天季节。凉秋时节,撩人愁思,她看到陈设是那么豪华,可这正与内心的荒漠形成对照,看到床褥温暖,可这正与心情的凄苦形成比照。诗中未出人,而人在其中;未言其情,而其情自现。
韩偓颇擅长这种“化景物为情思”的表现方法,例如他的另一首《深院》:“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写了鹅鸭啄食,粉蝶飞舞,而人昼寝于红蔷薇绿芭蕉之间,喧闹的景象衬托她清冷的心情,双双对对的动物,对比着她孤栖的形象, 也是含情于言外,托意于他物。《深院》从帘外写,《已凉》从帘内写,都凄艳动人。
-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全诗意思及赏析
- 碧阑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韩偓《已凉》翻译赏析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意思翻译、赏析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意思翻译、赏析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全诗赏析
- 满阑干花影,绣飏帘旌。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全诗赏析
-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意思翻译、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意思翻译、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意思翻译、赏析
-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意思翻译、赏析
- 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全诗赏析
-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全诗赏析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