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1:14:25阅读:0次
【诗句】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出处】唐·白居易《竹枝词四首》
【意思】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鉴赏】
江畔是谁在唱着《竹枝词》?前面的声音因哭泣而中断,后面的 音调更是迟缓哀怨。音韵伤悲是由于歌词凄苦,这大概是通州司马元稹 的作品吧! 末句意在双关,即是对友人元稹痛苦处境的担忧,又抒发自 己的愤懑之情。二人同被贬为司马,同病相连,同气相投,元诗中有白, 白诗中有元。作者词苦,歌者调苦,形神合一,成绝妙好诗。
【鉴赏2】
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辛酸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因而,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猜你喜欢
-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
- 忆秦娥·箫声咽原文_《忆秦娥·箫声咽》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忆秦娥·箫声咽赏析_古词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白居易《竹枝词》全诗赏析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意思翻译及赏析
- 苦暑诗
- 苦暑诗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全诗意思及赏析
- 莫怪苦吟迟,诗成鬓亦丝。
- 莫怪苦吟迟,诗成鬓亦丝。
- 使君曾被蝉声苦,每见词文即为愁。
- 白居易《松声》全诗赏析
- 楚乐怪来声竞起,新歌尽是大夫词。
-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意思翻译及赏析
-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全诗意思及赏析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岂知妃后多娇妒,不许君前唱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