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帝师翁同龢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7:47阅读:0次
翁同龢身为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且两入军机,又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同龢入值书房后,先给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一书。是书出自明代宰相张居正之手。张氏为了辅导年幼的明神宗,特地将自尧舜以来天下之君,撮其中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加上标题,再配上一幅工笔图画。此书最适合幼儿阅读。翁同龢讲得既浅显,又明白,同治帝颇爱听。此后他还给同治帝讲授《圣主庭训格言》、《清朝开国方略》、《毛诗》、《孟子》等,指导同治帝写诗作论。直到1871年因母亲去世,回籍丁忧,才离开弘德殿书房。
翁同龢在授读同治帝期间,还奉旨前往养心殿给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法编》一书。先后给两宫皇太后进讲了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迹的十五个专题。他的进讲剖析得当,交代清楚,两宫皇太后感到满意。
1875年同治去世,慈禧拥立4岁的载恬为帝,承嗣咸丰,改元光绪,这就是光绪帝。次年光绪帝在毓庆宫读书,翁同龢又一次被命在毓庆宫行走,担任帝师,授读光绪。从此时起直到1896年书房裁撤,他担任光绪帝师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翁同龢一面大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微言大义"和改革进取的思想,企图从中找到社会兴衰治乱的缘由,挽救民族危机及日益衰微的王朝;一面通过书房进讲,指导光绪学习批阅洋务折件,向光绪帝灌输社会变革思想,教导光绪了解世界大势,勇于创新,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光绪帝后来之所以能发动维新变法,追溯起来与其书房教育分不开,是翁同龢一手点燃了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思想火花。
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同龢入值书房后,先给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一书。是书出自明代宰相张居正之手。张氏为了辅导年幼的明神宗,特地将自尧舜以来天下之君,撮其中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加上标题,再配上一幅工笔图画。此书最适合幼儿阅读。翁同龢讲得既浅显,又明白,同治帝颇爱听。此后他还给同治帝讲授《圣主庭训格言》、《清朝开国方略》、《毛诗》、《孟子》等,指导同治帝写诗作论。直到1871年因母亲去世,回籍丁忧,才离开弘德殿书房。
翁同龢在授读同治帝期间,还奉旨前往养心殿给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法编》一书。先后给两宫皇太后进讲了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迹的十五个专题。他的进讲剖析得当,交代清楚,两宫皇太后感到满意。
1875年同治去世,慈禧拥立4岁的载恬为帝,承嗣咸丰,改元光绪,这就是光绪帝。次年光绪帝在毓庆宫读书,翁同龢又一次被命在毓庆宫行走,担任帝师,授读光绪。从此时起直到1896年书房裁撤,他担任光绪帝师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辛劳。翁同龢一面大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今文经学中的"微言大义"和改革进取的思想,企图从中找到社会兴衰治乱的缘由,挽救民族危机及日益衰微的王朝;一面通过书房进讲,指导光绪学习批阅洋务折件,向光绪帝灌输社会变革思想,教导光绪了解世界大势,勇于创新,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光绪帝后来之所以能发动维新变法,追溯起来与其书房教育分不开,是翁同龢一手点燃了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思想火花。
猜你喜欢
- 名流误国: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的斗争
- 翁同龢《台城路·登咸阳原》愁思怨情词作
- 赠研师寄寄翁
- 止翁氏墓虚谒常熟师墓
- 惟师恢帝则,敷教叶天工。
- 隋唐两代为何非要征服高句丽不可?
- 帝德方多泽,莓莓井径同。
- 帝德方多泽,莓莓井径同。
- 已降禅侣久,兼作帝师难。
- 若厥开天道,同初发帝机。
- 同吕缙叔诸君寄怀希用师
- 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
-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意思翻译、赏析
-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意思翻译、赏析
- 樵童牧竖劳相问,岩穴从来出帝师。
- 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西。
- 陪韩院长韦河南同寻刘师不遇
-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 朱异早能同远见,青衫宁假帝登楼。
- 风师剪翠换枯条,青帝挼蓝染江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