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资料介绍,半坡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03:43阅读:0次
半坡遗址(约公元前5000-前4500年)。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该馆于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
【简史】
1952年,半坡遗址被发现。
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97年,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半坡遗址为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半坡遗址进行回填保护。
2006年,半坡遗址重新开放。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该馆于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
【简史】
1952年,半坡遗址被发现。
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97年,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半坡遗址为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半坡遗址进行回填保护。
2006年,半坡遗址重新开放。
猜你喜欢
-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黄河流域文化遗址详细资料介绍
- 《半坡月光半坡霜》张尚锋散文赏析
- 仰韶文化资料介绍,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
- 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 梦到遗址是什么预兆
- 慈溪记:越窑遗址记
- 丹砂有遗址,石径无留迹。
- 汴梁寻宋故宫遗址(其四)
- 北京人资料介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
- 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
- 隋朝历史资料介绍,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历史资料介绍
- 孙权生平资料介绍,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 梵林遗址在松萝,四十年来两度过。
- 清平乐.晚泊枫桥访寒山寺遗址
-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 夏朝历史资料介绍,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
- 司马师专魏,司马师个人资料介绍,司马师家族资料介绍
- 元谋人的资料介绍,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南元谋县
- 管仲详细生平资料介绍,《管子》
- 百字令.天龙寺高欢避暑宫遗址和锡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