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原文_《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赏析_古词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20:51阅读:0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正文拼音版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liǎngzhǒngfēngliújiāzhìzuòxuěhuāquánshìméihuāèkànshìxuěxiāngtiānfēngchuīxiānglíngluò

suīshìbānwéigāozhāoxuěhuāshìméihuābáoméihuāsàncǎixiàngkōngshānxuěhuāsuí穿chuānlián

赏析

解读

细读词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等语,可以明确作者是有意拿梅雪来比较的。到底是抑雪扬梅,还是扬雪抑梅,对这首词的解读,则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抑雪扬梅说:

这首词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浙江卷的语文试卷中,共两小题,第一题要求写出词中的“两种”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题要求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其参考答案是:“两种” 指梅花与雪花,“一家”指大自然;采用的手法是对比(反衬),表达的情感是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厦门大学黄拔荆先生选注的《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就认为这首词是抑雪扬梅,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

扬雪抑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学泰先生则认为这首词是扬雪抑梅。他在王筱云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二)辽、金、元、明、清(词)》(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中对这首词评析说:“雪与梅花相同之点是颜色、形状和俱在寒天开放,但梅花毕竟不如雪花那样耐寒。这首词虽然题作《雪中看梅花》实际上是‘梅花零落之时看雪花’。天风吹得梅花四处飘落,它的惟一的优势——香,也零落殆尽,而雪花比梅花更厚实、更能随意飞舞、傲啸于天地之间。”

展开

简析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展开

繁体

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