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全诗赏析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jun1 fù hóng hú zhì ,cuō tuó shū jiàn nián 。
yī wén biān fēng dòng ,wàn lǐ hū zhēng xiān 。
yú yì fù jīng guó ,hé dāng xiàn kǎi h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看到一些非凡的人,总是在眼前做些小事。
你心怀鸿鹄之志,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一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也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能胜利归来?
注释
这首诗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非常者:非凡的人。和下句的意思说,我看那些非凡的人物,如今却碌碌无为。
鸿鹄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
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
京国:国都。
何当:何时。献凯:凯旋而归后,进献俘虏和战利品。
参考资料: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赏析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一闻”对“万里”,再着一个“忽”字,把友人不计得失,急于国难,努力争先的精神和形象,表达得很是鲜明。
最后以反诘句终篇,扣住题意,表明自己也将进京寻找前程,并预祝友人旗开得胜,早日献功阙下。
全诗浑健壮逸,当为孟诗别调。此诗的情绪比较复杂,它一方面赞扬了陈七素有大志,一闻边关有敌入侵,便立即争先从军,万里赴敌,以身许国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预祝友人早日凯旋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抒发了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全诗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
参考资料: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赏析
-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全诗赏析
-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全诗赏析
-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全诗赏析
- "天相汉,民怀国"全诗赏析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全诗赏析
-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全诗赏析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全诗赏析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全诗赏析
-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全诗赏析
-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全诗赏析
-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全诗赏析
- "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全诗赏析
-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全诗赏析
-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全诗赏析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全诗赏析
-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