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全诗赏析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yī biān shū shì dì wáng shī 。xiǎo shì qù zhēng xī 。gèng cǎo cǎo lí yàn ,cōng cōng qù lù ,chóu mǎn jīng qí 。jun1 sī wǒ 、huí shǒu chù ,zhèng jiāng hán qiū yǐng yàn chū fēi 。ān dé chē lún sì jiǎo ,bú kān dài jiǎn yāo wé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赏析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全诗赏析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全诗赏析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全诗赏析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全诗赏析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全诗赏析
-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全诗赏析
- "但东望、故人翘首"全诗赏析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全诗赏析
-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全诗赏析
-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全诗赏析
-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全诗赏析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全诗赏析
-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全诗赏析
-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全诗赏析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全诗赏析
- "掩妾泪,听君歌"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