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全诗赏析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qǐ xí níng chén ,xiāng guī yǎn wù 。hóng jiān xiǎo zì píng shuí fù 。gāo lóu mù jìn yù huáng hūn ,wú tóng yè shàng xiāo xiāo y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望远方,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注释(1)碧海:海上神山。瑶台;路上仙境。(2)红笺小字:用红信纸写的信。
赏析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
-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意思翻译、赏析
-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意思翻译、赏析
-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全诗赏析
-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全诗赏析
-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全诗赏析
-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全诗赏析
-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全诗赏析
-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全诗赏析
-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全诗赏析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全诗赏析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全诗赏析
-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全诗赏析
-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全诗赏析
-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全诗赏析
-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全诗赏析
-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全诗赏析
- "雁声吹过黄昏雨。篱边月圆萋紧"全诗赏析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全诗赏析
- "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全诗赏析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