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全诗赏析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yuè biān shū yǐng ,mèng dào xiāo hún chù 。méi zǐ yù huáng shí ,yòu xū zuò ,lián xiān xì yǔ 。gū fāng yī shì ,gòng duàn yǒu qíng chóu ,xiāo shòu sǔn ,dōng yáng yě ,shì wèn huā zhī fǒ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惟悴消瘦。
注释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廉纤:细微,纤细。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鉴赏
这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品格之高洁,下片写赏梅者情怀之抑郁,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
开头“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说明作者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说:“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第二句,接着写梅花的:“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一连化用苏轼、杜甫诗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接着,写黄昏院落,处处“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一幅梅风雪景图,展示在读者面前。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中说:“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
下片抒情,写赏梅人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造成了一种令人抑郁的气氛。末四句,作者将自己比作南朝宋大臣沈约。沈约为文学家、史学家,曾为东阳太守,参与萧衍代机密,后为衍所嫉忌,忧郁而死。作者将自己与梅花、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孤芳一世”,唯有花知,而故以问花作结,词笔十分生动。正如沈飞际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所说:“微思远致,愧黏题装饰者,结句清俊脱尘。”
-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全诗赏析
-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全诗赏析
-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全诗赏析
-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全诗赏析
- "问别来、解相思否"全诗赏析
-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全诗赏析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全诗赏析
- "旧相思、偏供闲昼"全诗赏析
- "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全诗赏析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全诗赏析
-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全诗赏析
-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全诗赏析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全诗赏析
-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全诗赏析
-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全诗赏析
-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全诗赏析
-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全诗赏析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