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全诗赏析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bú zhī hé suì yuè ,dé yǔ ěr tóng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
鉴赏
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诗当作于被贬途中。
本来,武后时期,承庆颇受宠幸,在任雍王府参军期间,府中文翰,皆出自其手,可谓文采风流,声名远扬;掌天官选事时,也能做到“铨授平允”,颇受好评。如今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因此在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意思是:春暖花开,群雁北归,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春雁都能回到自己的乐园,我却身不由己,沦落偏僻的异地。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诗人此时身处南地,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诗人那绝望、负罪的悔恨,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这首诗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诗人通过描写在贬谪途中看到的春雁北归,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和失足之恨。使一个在漫漫谪迁之旅中驻足长叹、仰天北望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沈德潜评云:“断句以自然为宗,此种最是难到。”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意思翻译、赏析
-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意思翻译、赏析
-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全诗赏析
-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全诗赏析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全诗赏析
-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全诗赏析
-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全诗赏析
-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全诗赏析
-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全诗赏析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全诗赏析
-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全诗赏析
-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全诗赏析
-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全诗赏析
-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全诗赏析
-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全诗赏析
-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全诗赏析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全诗赏析
-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全诗赏析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赏析
-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