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全诗赏析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bān shī zhào yǐ lái sān diàn ,shè lǔ shū yóu shuō liǎng gōng 。
měi yì shàng fāng shuí qǐng jiàn ,kōng jiē gāo miào zì cáng gōng 。
qī xiá lǐng shàng jīn huí shǒu ,bú jiàn zhū líng bái lù zh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鉴赏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在这一联中;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末联“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意思翻译、赏析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意思翻译、赏析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全诗赏析
-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全诗赏析
-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全诗赏析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全诗赏析
-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全诗赏析
-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全诗赏析
-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全诗赏析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赏析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全诗赏析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全诗赏析
-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全诗赏析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全诗赏析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全诗赏析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全诗赏析
-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全诗赏析
-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全诗赏析
-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全诗赏析
-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