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全诗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2 07:58:49阅读:0次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shì wèn yuán hé shì 。bú yǔ rú chī zuì 。wǒ yì qíng duō bú rěn wén ,pà hé wǒ 、chéng qiáo cu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赏析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 "掩妾泪,听君歌"全诗赏析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全诗赏析
-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全诗赏析
-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全诗赏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赏析
-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全诗赏析
-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全诗赏析
-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全诗赏析
-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全诗赏析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全诗赏析
-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全诗赏析
-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全诗赏析
-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全诗赏析
-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全诗赏析
-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全诗赏析
-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全诗赏析
-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全诗赏析
-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全诗赏析
最新推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