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全诗赏析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lèi dàn bú jìn lín chuāng dī 。jiù yàn xuán yán mò 。jiàn xiě dào bié lái ,cǐ qíng shēn chù ,hóng jiān wéi wú s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注释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选自《小山词》。②红叶:枫叶。黄花:菊花。③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④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⑤别来:别后。⑥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赏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全诗赏析
-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全诗赏析
-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全诗赏析
-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全诗赏析
- "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全诗赏析
-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全诗赏析
-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全诗赏析
-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全诗赏析
-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全诗赏析
-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全诗赏析
-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全诗赏析
-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全诗赏析
- "掩妾泪,听君歌"全诗赏析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诗赏析
-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全诗赏析
-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全诗赏析
-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全诗赏析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