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诗赏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xiāng cūn sì yuè xián rén shǎo ,cái le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开始插秧了。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3.川:平地。4.子规:杜鹃鸟。5.如:好像。6.才:刚刚。7.了:结束。8.蚕桑:种桑养蚕。9.插田:插秧。
赏析一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赏析二
赏析三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翻译、赏析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翻译、赏析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诗意思及赏析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赏析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全诗赏析
-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全诗赏析
-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全诗赏析
-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全诗赏析
-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全诗赏析
-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全诗赏析
-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全诗赏析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全诗赏析
- "旧相思、偏供闲昼"全诗赏析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全诗赏析
-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全诗赏析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全诗赏析
- 乡村四月原文_《乡村四月》拼音注释和译文_乡村四月赏析
-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全诗赏析
- 《乡村四月》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