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全诗赏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yù jì wú zhōu jí ,duān jū chǐ shèng míng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 ,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⑤济:渡。⑥端居:安居。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⑧徒:只能。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全诗意思及赏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翻译及赏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全诗赏析
-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全诗赏析
-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全诗赏析
-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全诗赏析
-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全诗赏析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全诗赏析
-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全诗赏析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全诗赏析
-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全诗赏析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全诗赏析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赏析
-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全诗赏析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全诗赏析
-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