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全诗意思及赏析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出自宋代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樵夫》。诗写山中樵夫的生活,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构思细微,诗意后世有不同解读。
作品原文
樵夫
萧德藻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作品注释
①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②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③谋:筹划。
作品译文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作品鉴赏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作者简介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曾从曾几学诗,为姜夔之师。著有《千岩择稿》七卷,死后由杨万里作序刊行。
-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全诗意思及赏析
-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意思翻译及赏析
-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又涧底、松风簌簌。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全诗意思及赏析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全诗意思及赏析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全诗意思及赏析
-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全诗赏析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全诗赏析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意思翻译及赏析
-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全诗赏析
-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全诗赏析
- 王维《鸟鸣涧》全诗赏析
- 朱熹《兰涧》全诗赏析
- 王维《鸟鸣涧》全诗赏析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归嵩山作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
- 归嵩山作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
-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意思翻译、赏析
-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意思翻译、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