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全诗意思及赏析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出自明代夏完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即事》。《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作品诗文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作品注释
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称「即事诗」。复楚句——见陆游《金错刀歌》注⑦,这里借楚国比明朝,下面一句,借秦国比满清。 ②角:即军中画角。 ③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④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⑤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作品译文
复国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怒火在心头热烈奔腾。
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国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创作背景
《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点评鉴赏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
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劲的风中,传来军中清远的号角声;血红的落日里,飘动着鲜艳明亮的战旗。我穿着素白的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壮阔的景色,托出了作者雪耻复国,生死决战的激烈情怀!末尾通过胡笳声声,月色清冷,满城凄凉的景象描写,带给人无限的悲惨和凄凉。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全诗赏析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意思翻译、赏析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意思翻译、赏析
- 李白《落日忆山中》全诗赏析
-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全诗意思及赏析
-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全诗意思及赏析
-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全诗意思及赏析
-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全诗意思及赏析
-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_辛弃疾古诗词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全诗意思及赏析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全诗意思及赏析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全诗赏析
-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 杂诗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佚名
- 杂诗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佚名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