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全诗意思及赏析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出自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作品《寻胡隐君》,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 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 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 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 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 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作品原文
寻胡隐君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作品注释
1.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 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 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 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 有民歌风味。
2.寻:寻访。
3.胡隐君:姓胡的隐士。
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②、这前两句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③、君:指姓胡的隐士。这后两句说: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品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仕。后对政治完全失望,隐居乡里。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以为他肯不合作,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其牵连斩决,年仅39岁。高启大部分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明人徐庸编有《高太史大全集》。
-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全诗赏析
-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全诗翻译赏析
-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崔颢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全诗意思及赏析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全诗赏析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全诗意思及赏析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全诗意思及赏析
- “细雨春风花落时”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全诗意思及赏析
-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 东君律管,迤逦到山家。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全诗赏析
- 杜甫《江涨》全诗赏析
- 杜甫《江亭》全诗赏析
- 杜甫《江村》全诗赏析
-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
-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全诗赏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