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全诗意思及赏析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尤侗作品《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
作品原文
闻鹧鸪
尤侗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作品注释
1、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诗文中因常用它作为劝阻出行的象征。
2、陌:田间道路。
3、征人:出门旅行的人。
4、关山:泛指关隘山川。古乐府《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品鉴赏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感觉疲乏,步履艰难了,偏偏耳中又传来鹧鸪的声声呼唤,心里怎能不更加感觉难受哩!“首尽低”三字,状写了出门人共有的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如果这首诗仍沿此思路立意,那就未脱前人窠臼,没有多高的审美价值。可贵的是,诗人却独辟蹊径,运用异向思维选择了新的角度,表达了新颖深刻的意旨。末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将意思更翻进一层:如今世途险恶,好比遍地皆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可是人们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是为了谁,而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就由感叹旅途的艰难愁苦更深一层地推进到感叹世途的险恶崎岖,使这首诗立意更加深刻,故沈德潜评曰:“‘行不得’意,人所共知;此更翻进了一层,便觉百感交集。”“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是诗中片言居要的关键句,它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在诗中又起了转折生波的作用。
作者简介
尤侗(1618—1704)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祖籍苏州府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其家世代书香,自称是“簪缨不绝”。其父为明太学生,但终生未仕,在家课子。尤侗受业于其父祖。其天资聪颖,世人称其为“神童”,公元1646年(顺治三年)副榜贡生,曾被顺治帝誉为“真才子”,康熙帝誉为“老名士”。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应诏入选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征人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柳中庸
- 征人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柳中庸
-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秋夕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杜牧
- 秋夕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杜牧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全诗意思及赏析
-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全诗赏析
- 夕阳西下几时回?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全诗意思及赏析
-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全诗赏析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全诗赏析
- “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的意思及翻译赏析
-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全诗赏析
- 杜甫《北征》全诗赏析
-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全诗意思及赏析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全诗赏析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全诗意思及赏析
- 寄人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张泌
- 寄人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张泌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