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一作:花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古诗三百首 农村 写景《宿新市徐公店》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注释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创作背景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翻译、赏析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翻译、赏析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全诗意思及赏析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全诗赏析
-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黯乡魂,追旅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