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标签: 重阳节 菊花 抒情《九月十日即事》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九月十日即事》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九月十日即事》赏析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九月十日即事》创作背景
本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是在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荷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诗万首,酒千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借酒消愁愁更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善若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魂牵梦萦。”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