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标签: 节日 清明节 生活 凄苦《清明》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清明》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清明》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张“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得更为强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托和享受,和先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痛苦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能在无花无酒的清晨,专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禹偁贬居商州期间(公元991-993年)。清明节这天,本应出外踏青赏花,举杯畅饮,使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可是此时诗人一贫如洗,既无花又无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庙里的和尚,清冷孤独,无所慰藉,兴味索然,遂作诗求乐趣慰籍。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意思翻译、赏析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意思翻译、赏析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全诗赏析
- 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禹偁古诗词
-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
-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苏轼)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