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衣敝衣以耕。”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汉·刘向《说苑》)
标签: 寓理《曾子不受邑》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曾子不受邑》注释
曾子,即曾参。
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修:修饰。
奚:何,为什么。
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使:命令,派遣。
于:向。
全:保全。
敝:破旧
受:接受
反:同“返”,返回
《曾子不受邑》寓意
启示:无功不受禄,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 “衣上酒痕诗里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_柳恽古诗词
- 秦女卷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古诗词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无衣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无衣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无衣原文_《无衣》拼音注释和译文_无衣赏析
- 缁衣原文_《缁衣》拼音注释和译文_缁衣赏析
- “河曲智叟亡以应。”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教之道,贵以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