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13:34阅读:0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方法,选择眼前的景象,写入主人公的豪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经过楼房独望把主人公望穿秋水的神态生动地体现出来。王国维《人世词话》中把此词“昨晚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同比作治学的三种境地,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宛转,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象。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水,看起来又象静静饮泣。兰和菊本就富含某种象喻颜色(象喻品质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片面豪情移于客观景象,泄漏女主人公个人的哀愁。“愁”、“泣”二字,描写痕迹较显,与大晏词余音绕梁的言语个性有所不同,但借外物表达心境、烘托气氛、刻画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效果。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泛动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表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络,但充溢哀愁、对节候格外灵敏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好像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触,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触,并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并且心理上也泛动着因孤孑凄凄而导致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单。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十分微婉宛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晚,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激烈。明月本是无知的天然物,它不知道离恨之苦,而只管光照朱户,原很天然;既如此,好像不该仇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似乎是无理的抱怨,却有力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折磨中对月今夜无眠的情形和外界事物所导致的怅触。
“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边”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只是登楼即目所见,并且包富含昨晚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想。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天然界的明显改变给予主人公的激烈感触。景既萧索,人又孤单,简直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其不意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莽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无迷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的境地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意,使其从狭小的帘幕院子的忧伤忧虑烦闷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能够体会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括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豪情是悲凉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味;言语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撒播千古的佳句。
楼房骋望,不见所思,因此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信件。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激烈希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实际对照起来写,愈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迷茫无着落的迷惘中完毕。“山长水阔”和“望尽天边”相应,再一次展现了心旷神往的境地,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添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转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只具有情致深婉的一起特征,并且具有通常婉转词罕见的寥阔高远的特征。它不离婉转词,却又某些方面逾越了婉转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方法,选择眼前的景象,写入主人公的豪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经过楼房独望把主人公望穿秋水的神态生动地体现出来。王国维《人世词话》中把此词“昨晚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同比作治学的三种境地,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宛转,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象。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水,看起来又象静静饮泣。兰和菊本就富含某种象喻颜色(象喻品质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片面豪情移于客观景象,泄漏女主人公个人的哀愁。“愁”、“泣”二字,描写痕迹较显,与大晏词余音绕梁的言语个性有所不同,但借外物表达心境、烘托气氛、刻画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效果。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泛动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表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络,但充溢哀愁、对节候格外灵敏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好像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触,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触,并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并且心理上也泛动着因孤孑凄凄而导致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单。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十分微婉宛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晚,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激烈。明月本是无知的天然物,它不知道离恨之苦,而只管光照朱户,原很天然;既如此,好像不该仇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似乎是无理的抱怨,却有力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折磨中对月今夜无眠的情形和外界事物所导致的怅触。
“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边”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只是登楼即目所见,并且包富含昨晚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想。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天然界的明显改变给予主人公的激烈感触。景既萧索,人又孤单,简直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其不意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莽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无迷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的境地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意,使其从狭小的帘幕院子的忧伤忧虑烦闷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能够体会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括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豪情是悲凉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味;言语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撒播千古的佳句。
楼房骋望,不见所思,因此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信件。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激烈希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实际对照起来写,愈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迷茫无着落的迷惘中完毕。“山长水阔”和“望尽天边”相应,再一次展现了心旷神往的境地,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添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转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只具有情致深婉的一起特征,并且具有通常婉转词罕见的寥阔高远的特征。它不离婉转词,却又某些方面逾越了婉转词。
猜你喜欢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翻译、赏析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翻译、赏析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全诗赏析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劝学用典名句
-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意思翻译、赏析
-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意思翻译、赏析
- 王国维《人间词话·望尽天涯路》经典解读
-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全诗赏析
- 空路不堪望,西风白浪稠。
- 几度西风吹不凋。
-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 碧落云收尽,天涯雪霁时。
最新推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