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19:00阅读:0次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全文翻译赏析
名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 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 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 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 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名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 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 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 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 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猜你喜欢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全诗赏析
- “城中相识尽繁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 “却道天凉好个秋”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 月是故乡明: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 “杨花落尽子规啼”全诗作者、出处及赏析
- "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全诗赏析
-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 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青天有月来几时”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 “细雨春风花落时”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最新推荐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上蔡苍鹰何足道?”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相思休问定何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