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词帮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17:06:52阅读:0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你是否赞成本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作简要论述。(4分)

参考答案

1、(1分)子欲善而民善矣。

2、 (4 分)答“赞成”或“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答“赞成”的话,可从肯定孔子观点的积极意义来阐述:孔子反对乱加杀戮,认为施政者应作出表率,要有好的导向。答“不赞成”的话, 可指出“风” “草”之比喻的不足之处:老百姓只是被动地服从跟随统治者,这无疑是对民众的贬低。

【注释】

无道:指无道的人。

有道:指有道的人。

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偃:仆,倒。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Copyright © 2012-2025 诗词帮文学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561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