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原文及译文解析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辨数激昂,喜为名声,然亦操持在己,吏不敢欺。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
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揵,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
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祔真宗庙室,讽弹奏之,请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时上章懿皇后谥,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俱罢。
徙保信军,听居舒州持母丧,又许归齐州。服除,迁光禄卿、知陕州。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B.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C.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D.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由于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免罪的权利。“封妻荫子”的“荫”就是这意思。
B.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也可以泛指高级执政者。
C.右: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右有“上”之意,如“位在廉颇之右”。
D.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凭信。类似后代的委任状。“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讽有治理之才。黄河决口后,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他办事有主见,属吏不敢欺骗他;他严厉打击欺压贫弱百姓的富豪。
B.范讽敢于担当。他在淄州任职,发生蝗灾,百姓想种蝗虫不吃的豆类,却没有种子,他不顾县令反对,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
C.范讽体恤百姓。官府向民众征集草把、竹木土石等物,不分贫富,数量相同,他予以批评并纠正;他调宰相家的粮食救济百姓。
D.范讽勇于直谏不惧权贵。他请求罢免钱惟演,皇帝不同意,他以不任御史中丞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意见;他敢于弹劾不守规矩的权臣。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5分)
(2)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5分)
参考答案
4.C
5.A
6.A
-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阅读答案及译文
-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阅读答案
-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阅读答案
-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原文及译文赏析
- “范纯粹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原文及译文解析
- “李芾字叔章,初以荫补南安司户”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原文及译文赏析
-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宋史·晁补之传》原文及翻译
- 雩咏亭续兰亭会补府主簿后绵诗
- “张弘范,字仲畴”原文及译文解析
-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补屋
-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李东阳,字宾之”原文及译文解析
- “毕諴,字存之”原文及译文解析
- “丰稷,字相之”原文及译文解析
-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原文及译文解析